new commer 留言 |
hide
ManminCentralChurch

创世记讲解 | 丈量信心 | 约翰一书讲解

 
banner
on air
News
Manmin News
Manmin News
news
special
testimony
 
万民消息 > 万民焦点
| Manmin News   No. 363 | HIT 10486 | DATE 2016-02-21
 
蒙福捷径 “不变的心”



“不改变”也可以说“一如既往”或“持之以恒”。圣经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任何环境,当古人先知们显出不变的爱和善行时,神便喜悦他们的信,引领蒙允得福的道路。希望圣徒们能够造就这般不变的诚心,蒙领凡事亨通之路,得享蒙福人生。


超越当尽本分倾尽爱和至诚 - 路得

《路得记》中的外邦妇人路得遭灾丧夫,又无儿无女,但她依然赡养婆婆到底,因着爱神的缘故,成为蒙福的妇人。路得超越单纯恪尽儿媳之本分和义务的程度,而是倾尽爱和至诚服侍婆婆,蒙神指引,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得到被载入基督谱系的祝福。
那么我们的处事之态又是如何呢?不管是否有利于己都能在神前常怀感恩之心吗?难道有利可图便亲近、结交,反则疏远、排挤?我们当查验这些部分,力求做到恒心爱神,且殷切关爱服侍所有人。


对追杀自己的扫罗王一贯报之以善和爱 - 大卫

扫罗王对深受百姓拥戴的大卫的嫉妒心日渐加重,要杀大卫。他甚至率三千精兵寻索追杀逃难中的大卫。尽管这样,大卫一如既往将扫罗奉为王,反而以善感动扫罗,使他心生悔意(撒母耳记上24章)。
神喜悦这样的大卫,赐福与他,使他登上统一王国的王位。如果有人加害于己或恩将仇报,能否像大卫那样以善和爱相待?我们当各自查验自己。若因上司没有肯定自己的劳苦,就心怀不满,改变服侍之心,热心逐渐冷消,就要及时恢复如火般的祷告,向神祈求恩典与能力,尽快离弃那种易变的属性。


被扔狮子坑、烈火窑仍然坚守信仰气节 - 但以理和三个朋友

但以理因一些恶党的算计,被扔狮子坑,但始终没有向神发怨言,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未埋怨任何人。因他看重对神的信仰胜过自身性命,所以不仅从狮口危险中得到保守,而且还成为得王信服器重的尊贵之人(但以理书6章)。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也是因为拒不执行叩拜金像的王命,遭到被扔进烈火窑中的试炼,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显出不变的诚心,从而蒙得保守,丝毫没有被火烧焦、受伤,反而更加得王重用高升(但以理书3章)。
同样,我们若毫无易变之心,自然不会违背神的律法。所求应允迟缓时,有的人就失望疑惑,信心动摇。但为神儿女者理应单凭救恩,就要凡事谢恩。


恒心持守向神所许之愿 - 耶弗他和哈拿

若要造就不变的心,信守口中承诺至关重要(雅各书3章2节)。尤其是向神许的愿,更当慎重,必须要守。士师记中耶弗他按照自己向耶和华神许的愿照办(士师记11章)。虽然为此须承受将自己的独生女献作燔祭的悲痛,但他仍然守住了自己开口所许之愿。
哈拿也是通过向神许愿(撒母耳记上1章11节),蒙得怀孕祝福,生得撒母耳后,还了自己所许的愿。丝毫没有犹豫,更没有悲伤,反而向垂听自己祷告的神谢恩颂赞。喜悦哈拿这般信心的神,后来又赐福与她,再生三子两女。


直至殉道向主的爱始终不变 -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本是精通律法的,因未能领悟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旨意,曾大发热心四处奔走抓捕基督徒收监。然而后来有了在神的旨意当中得见主的经历,全然得到新造。
得见主以后,使徒保罗不惧任何逼迫、苦难、试探和危险,向主的爱没有改变(哥林多后书11章23至27节)。直至殉道以不变的热情和爱心致力于外邦人宣教,拯救无数灵魂,成为天国尊贵之人。
如此属灵的信心是不变的,但很多人久而久之在使命上变得懈怠,“初恋”时的热情消失。相反造就诚心的人,随着年份增多对主的爱也随之加深,像使徒保罗那样不惜舍命至死尽忠。


任何情况下爱主不改变 - 抹大拉的马利亚

抹大拉的马利亚倾尽自己所有服侍耶稣,即便耶稣漠然无视,也能够以服侍耶稣为感恩至极。因这样发出极致的馨香之气,一心服侍主,不求任何代价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的爱,使耶稣也大受感动。
耶稣遭受残酷十字架处刑时,她也跟从到底。耶稣葬于坟墓后,她又在早晨天未亮时,找到坟墓,得到初见复活之主的祝福。
按照神的旨意浇灌圣灵如瀑的这末时,经历圣灵权能的圣徒们所蒙的爱并不亚于抹大拉的马利亚所受的。愿圣徒们都能迅速造就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成为任何环境下都恒心不变的神的真儿女。




#image2center#


back

 
ManminCentralChurch
73, Yeouidaebang-ro 22-gil, Dongjak-gu, Seoul, Korea
- tel 82-2-818-7000 - fax 82-2-851-3846
COPYRIGHT MANMIN CENTRAL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