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commer 留言 |
hide
ManminCentralChurch

创世记讲解 | 丈量信心 | 约翰一书讲解

 
banner
on air
Sermon
Official Service
 
礼拜证道(date)
主日大礼拜
主日晚礼拜
周五通宵礼拜
礼拜证道(date)
主日大礼拜
主日晚礼拜
周五通宵礼拜
Lecture
约翰一书讲解
启示录讲解
创世记讲解
Theme Sermons
十字架之道
信心的大小
十条诫
天国
地狱
爱篇
Columns
Cell Bible Study
3-minute Sermon
 
礼拜讲道 讲 道 > 礼拜讲道
礼拜讲道
Title
   肉体的空缺 (1)    
Speaker
   李载禄 元老牧师
Bible
   腓 4:8-9
Date
   2011-09-25


主题经文

腓立比书4章8-9节
“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亲爱的各位圣徒:

神愿祂的儿女们,像完全的父神一样成就完全。

再者,就像新娘迎接新郎之前要精心打扮一样,神愿身为耶稣基督之新妇的我们,同样妆扮整齐,毫无瑕疵。

今天的主题经文腓立比书4章8节中也劝勉说要成为“……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的圣徒。

若想成为主完美的新妇,必须要具备美好的言语和德行,配得称赞,无可指摘。

然而,有时从那些信仰生活比较虔诚之人的做派和琐碎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不完全之处。

也有因知识或经验缺乏的缘故,没能成全主之教训的情况。

如果换句话来表达,这些现象就是在灵魂肉讲解中提到的“肉体的空缺”。

肉体的空缺严重的人,对神道的理解能力和悟性相对缺乏。

还有,虽然在头脑中能理解和领悟,但缺乏行道能力的情况。

为了进灵也算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信仰状况却不见进深,这种情况很多也都是因为肉体的空缺。

本次机关长培训内容里讲到,达到信心的三阶段80%以上,却迟迟不能进灵的典型性原因之一就是肉体的空缺。

(三种典型原因:错觉、肉体的空缺、骄傲)

即便是属灵的人,也因残留的肉体空缺而使之受阻,耽延进全灵。那么,这肉体的空缺到底怎样形成,又是以怎样的形态显露出来的呢?

还有,怎样才能克服这肉体的空缺尽快进入灵与全灵呢?

希望大家通过从今天开始见证的话语,查验自身信仰,迅速得到变化。

奉主圣名祝愿大家,早日成全毫无瑕疵的完美神儿女的形像,时常发出耀眼的光芒。


亲爱的各位圣徒:

为了理解肉体的空缺,首先来了解一下其定义。

所谓肉体的空缺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因没能完整经历到本该需要经历的阶段,正常需要具备的普遍能力欠缺状态的统称。

大家可能觉得这话有点难懂,那么,接下来我会把这定义分解说明。

人从出生到长成大人,会经过成长、发育等几个阶段。

经过婴幼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在每个年龄段都有普遍经历和体悟的过程。

如果没有正常经历这一过程,就会在智力、践行力方面出现空缺,或在感性上离群索居的状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到许多人感动流泪的场面,却无动于衷,没有一滴眼泪。

做了有些事,本应产生羞耻感,察觉到罪意识,但他们却几乎没有这种反应。

因为处事不考虑周边环境,所以被人指责“太不知趣儿”,或者对别人的想法和情绪不能同感,就让人觉得没有共同语言“难以沟通”。

也有在任何事上只想着自己的立场,根本意识不到对方的感受或想法的情况。

还有,置身在集体生活或在纪律严谨的环境时,别人都能轻松适应,却唯独他不能融入其中的情况。

因为缺乏耐心或决断力、意志力等因素,本该自己承担的任务却不能完成。

当然,每一件事例都有不同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成长过程中没能正常经历到本该经历的体验阶段的缘故。

因此在思想或情感、工作能力等方面产生了空缺。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在灵魂肉讲解中分三个阶段做了说明。

即观察阶段,感受阶段,实践阶段。

“观察阶段”不只是指用肉眼所看,而是还包括听力、嗅觉、味觉等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触的阶段。

还有“感受阶段”。

在这个阶段,将对耳闻目睹和体验到的现象会产生各样的感受,然后又将这经历和感受装入记忆里面。

“实践阶段”是:动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的阶段。

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疏漏或非正常经历某个阶段,成长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是“肉体的空缺”。

换句话说:在特定的某个时期,本应该观察的没有看到、本应该感受的没有体验、

本应该做的没有尝试时,结果会在某些方面出现缺失。

当然,每个阶段并不是像刀切似的那样区分明确。

在感受阶段中同时也可以耳闻、目睹、学习,行动阶段中也可以目睹和感受并行。

重要的是,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必须要经历与之相符的“观察、感受、践行”。

为了便于理解目睹、耳闻、感受的阶段,下面以“整理的习惯”为例查考一下。

从小生长在整洁环境的人,对周围的环境看在眼里,自然就养成整理的习惯。

“不要弄乱周围环境”有时会受到这样的提醒,有时会因整理干净的缘故得到称赞。

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若不物归原处就显得杂乱,带来不便;及时整理,就会清洁便利”这样的印象。

不但不会对整理环境的过程产生厌烦,相反会当做非常自然的事情来做。

而且,在尝试亲手整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能力。

在整理衣柜或抽屉里面的物品时,可以熟练做到按照物品的用途和形状、色彩等,摆放在适当的位置。

相反,如果生长在凌乱环境中的人会怎样呢?

会从观察阶段开始出现问题。

如果他从小生长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却从没有见到有人收拾整理过,

这样的人就会连“我的房间太乱了,该整理了”这样的意识都没有。

而且,若没有正常经历感受阶段,就不会去想“我不喜欢这种邋遢的样子,这种环境真难受。”

就那样安于现状生活。

若有人劝勉“使用完的物品一定要物归原处,周围环境要维持整洁。”反而会引起反感和伤心。

即便正常度过了观察和感受的阶段,但如果没有经过实践阶段的话,也会出现空缺。

假设母亲总是帮自己的孩子打扫周围环境,从来没有让孩子亲手实践。

这时,虽然孩子成长在整洁的环境里,观察和感受到整洁环境的好处,但因为从没有亲身实践,所以自身没有能力维持整理。

使用过的物品习惯性的随处丢放,抽屉、书桌、衣柜等有空余的地方物品越堆越多。

虽也想整理,但又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收拾,也不知道怎样存放才能恢复整洁,不知道前后顺序和方法,感到一筹莫展。

这时,若有人帮忙打扫干净这凌乱不堪的房间时,心里就会舒坦了。

这时会下决心“以后不再弄乱环境,要维持整洁。”

但是因为没有整理的习惯,所以过不了多久,房间还会回到凌乱不堪的状态。

在此,虽然只简单例举了“整理”这样一个现象,然而,空缺并不只是出现在这样单单一个方面。

而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影响。

不仅对日常生活,还有属灵的领域,即给信仰生活也会带来影响。

而且,有些空缺容易填补,但有些空缺是难以改正且又易引起致命问题的。

例如:各位小时候应该常听到大人嘱咐说:放学回到家,一定要先做完功课才可以玩。

于是按照大人的嘱咐,养成了回到家先做功课的习惯。

即便遇到久违的亲戚来串门,或有同学建议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也习惯性保证先做完功课。

这样的人节制能力和责任心逐渐得到培养,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

“我要每天坚持做某件事”只要这样下定决心,即便有哪天偷懒不想做的意念浮现,也能保守心志去除杂念,哪怕是突然遇到一些棘手的急事,也一定会坚持另选时间照做不误。

相反,因小时候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若在保守心志方面出现了空缺,即便心里下定决心的事情也做不到,这样的情况很多。

例如: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秘诀中有这样的内容。

“学外语时,如果每天至少完全掌握一个单词,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掌握365个,日常基本会话就变得可能了。”

还有“只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每天投入一个小时,只要一年,就可以大有成就。”

听到这样的话,大部分人都会受到触动,尝试挑战。

于是说“原来付出那么一点努力就能成功,从今天起我也要尝试1年。”

然而,别说是坚持一年,多数情况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

因为他们虽然心里想做,但缺乏拟定并实施具体计划的能力,缺乏为达到目标计划持之以恒的意志。

那么,这样的空缺是不是也会影响信仰生活呢?

当然会有影响。

例如:一直以来,各位在礼拜时间,通过讲道蒙恩并决断的事情又有多少呢?

“从明天开始,我每天一定要做一小时以上的个人祷告,圣经也要每天读一章以上。”等等,做了无数次这样的决断。

可是,到了第二天,却忙于这样那样的事情,没能按决断进行,不知不觉就上床睡觉了。

“本来决心今天开始要祷告和读经的……”过后也这样后悔。

这说明他缺乏决断后随即行动的能力,缺乏在搅扰和诱惑面前保守心志的能力等。

并不只是限于在祷告和读经方面。

割礼内心的过程中,也是因肉体的空缺,虽下决心“一定要这样做”,却因没能坚持,使得信仰成长迟延。

所以,肉体的空缺不仅仅在肉体方面,在属灵方面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亲爱的各位圣徒:

我们可以参考世人在教育儿女的问题上,也重视适合成长阶段的经验。

很多父母都认为,只要教孩子从小掌握许多知识,长大就会更加出色。

但盲目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反而还会有适得其反的情况发生。

比方说:孩子们在特定的年龄阶段,通过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目睹、耳闻、体会各种环境。

借此,脱离自私的思考方式,体贴和理解别人的感受或立场,学会与周围的人沟通的方法。

还会领悟和掌握到能够综合分析、思考的习惯,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等。

本该这样通过多种体验,培养相应思考能力的时期,有些孩子却一个人在家里独处,或只跟家人相处。

像这样没能经历到跟同龄人一样的环境,结果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开始出现问题。

渐渐发现自己无法与其他同龄人共感,得知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如别人的事实。

于是,孩子的学习欲望和自信心下降,对周围人看自己的目光极易敏感,情绪变得不安。

严重时还会造成情绪障碍,甚至不能正常适应社会生活。

即便是原本头脑聪明的孩子,也会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使其才华埋没。

单看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得知人的每个成长阶段,都要经历必须的过程。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过去曾在媒体上报导的狼少年、狼少女等情况,也呈现出肉体的空缺。

有一个婴孩因某种原因在狼群中成长,在这过程中,孩子看到和学到的都是狼的习性,因此他的行为跟狼一样。

后来虽然被人救助,但始终无法适应人类社会生活。

思想、情感、行为,全面出现了严重的肉体空缺。

再怎么努力按照人的样子教导他,他却始终无法摆脱类似动物一样的魂的作用,并停留在动物般的行为方式。

还有另一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曾出现过被人们称天才的少年。

五岁时已经能说4种语言,六岁时则可以从容地解微积分。

于是父母把孩子从同龄人当中分离开来,与高中生、大学生一起学习。

就这样,脱离了原本应该自然经历的环境,他们把孩子放到另外一个环境里成长。

其实这孩子不过是在智力上领先于人而已,但在情感上或肉体上却与常人无异。

然而,单凭智商高的原因,就让孩子跨过原本在其年龄阶段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使得孩子在情感上无法稳定成长。

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没能尽情发挥他“天才”的才能,逐渐在人们的记忆当中消失了。

除了智力部分,如果当时考虑到情感、肉体等方面的教育,让孩子能够综合发展,或许还可能成为更出众的人才,遗憾的是没能如父母所愿。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通过耳闻、目睹、实践的过程,亲身体验和经历是何等重要的事实。

 
ManminCentralChurch
73, Yeouidaebang-ro 22-gil, Dongjak-gu, Seoul, Korea
- tel 82-2-818-7000 - fax 82-2-851-3846
COPYRIGHT MANMIN CENTRAL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